阅读:0
听报道
今天是女神节,很多人关注起左老板了。这事没什么意思,就是个普通的案件纠纷。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3月5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发布一条限制消费令,对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左晖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对于中介公司来说,这不是大事,其实就是一套2016年二手房交易中客户认为被忽悠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之前伟哥说的中国房地产中介的商业模式问题。
1.简单的聊聊单边代理与双边代理
中介指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对立的两极通过中介联成一体。
房地产中介自然也就是撮合二手房买卖双方交易,所以如果你通过中介买卖二手房,签署的买卖合同都是三方合同。
但在国外很少有中介,国外叫代理。买卖双方都有一个代理。代理为了佣金自然就会保护自己服务对象的利益。
但在中国,很奇怪,中介费是弱势群体交,而中介还需要帮助强势一方要求更高价格。
中国的中介从根源上的弊端,就是这个双边代理制,在任何情况下,一手托两家,必然都会损害交易中一方利益,中介作为居间方为了撮合成交必然会联合强势的一方去打压弱势一方。
这是一切中介生意的基本原则和逻辑,你只能讨好有话语权的一方,而互联网中介看似无懈可击的生意模式——降价,在中介行业里毫无颠覆能力。
2.互联网中介做大的可行性
如果市场充分竞争的,那么互联网中介还有可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市场如果是分散的,因为中介之间的竞争,所以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有些中介为了市场占有率,只能讨好聚集弱势一方向强势一方协商。比如在2014-2015上半年(因为市场温度不高,并非完全的卖方市场)互联网中介利用低收费讨好并聚集购房者,也的确获得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但在2015-2016年,随着市场的火爆,导致在交易市场,买方成为了绝对的弱势群体,而这种滚雪球的变化,也就导致了竞争失衡。买卖过二手房的人都会感觉到,在2015-2016年,基本所有的中介都在帮着房主挑战你的价格底线。
因为这种模式存在,这种垄断规模存在,事实上,起到了对二手房市场加杠杆的作用,未来如果市场扭转,下调也会起到加速下调的作用。
所以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市场,二手房占比已经高达80-90%,这种情况下,占据50%交易的中介的确意愿上是要求成交量高位的。
3.代理费的上涨是行业供需畸形的必然
去年底上海有中介宣布涨价,二手房交易中,过分讨好了房主(报高价)、讨好了经纪人(增加分成),推动房价上涨,要求必然是延长金融等收费链条,必然就会导致很多不规范的行为。
中介代理费高价的产生,更大的程度是来源于规模,而不是服务。在高房价时代,房屋交易是低频次的。而这其实不符合互联网高估值的要求。
“痛点、刚需和高频”将是互联网思维下未来所有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
第一,基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和需求的痛点,解决一个是一个,解决一对是一对,行动最重要。
第二,刚需最重要,改善也是刚需,体验也是刚需。
第三,高频决定了业务规模,企业毕竟要赚钱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