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市场的消息主要集中三方面:部分城市特别是去年跌了的都在人造小阳春,信贷宽松是主因,后续能不能持续要看3-4月的信贷政策。
而很多下调的三四线城市在偷偷降价,无量市场在持续。还有小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开始加速出货。
四线城市的房价止跌令
赣州市赣县区发布停止特价房销售通知,要求特价房销售前必上报住建局和物价局审批,3月3日起住宅成交单价不得低于该项目2月份同类型商品房成交均价。
这其实不是孤案,在之前已经出现多次。
安徽合肥,某楼盘降价6000元/平米,房产局长亲自前往调研,不久,房价便又回涨。
砀山某楼盘降价后,当地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降价未遂事件”约谈会,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
安徽芜湖一家楼盘直接降价5千元销售,由原来1.5万元一平方米,下降到1万元一平方米,当地住建委立即要求不得降价。
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原因?其实最核心的原因有两点。
1.房地产降价带来地方土地财政难题。
2.房地产多年的劣根性每逢降价就维权,地方政府一遇维权就维稳。
先来看看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
自2011年至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33166亿元、28422亿元、41250亿元、42940亿元、32547亿元、37457亿元、52059亿元65096亿元。由此可以发现,2018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为8年来最高,从2015年起,土地出让金收入连续3年增长。
2018年50大城市合计土地出让收入3.74万亿元,土地市场逐渐平稳,热点城市上涨明显放缓。50大城市平均楼面价为2277元/平方米,相比2017年的2627元,下调了13.3%,这也是多年来首次出现土地价格明显下调。
2018年一二线城市合计住宅土地流标高达382宗,是最近6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比上升167%。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流标数量也同样处于高位,2018年三四线城市流标住宅土地1203宗,叠加一二线城市的382宗,合计住宅土地流标高达1585宗。
这些都导致地方开始担忧土地财政下调的影响。
三稳下的房地产调控趋势:
楼市兜底论:这么多年,房价只要有下调的迹象或者出现下调,调控政策就必然放松。
那么为什么房地产并没有真正入冬,依然总被兜底?其实原因很简单。
1.房地产有大量的银行信贷
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波动历史,与货币政策完全吻合。过去历次小周期波动的背后,外部因素才是主要原因。不论是经济大环境的变化(2008年),还是各项调控政策,都是市场下行的主要原因。
信贷的刺激。央行一月份信贷数据出来了: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1.5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284亿元。
2.结果回归稳定
全国很多城市房闹泛滥,大江南北均有波及。有组织有纪律的房闹成为经历过多轮房闹的新特征。
大部分开发商为免自身麻烦,也就“随波逐流”顺遂了“房闹”的要求。
若降价便退房,这样地纵容果真能让普罗大众得了实惠?“房闹”的“无赖式”干扰真能让房价回归所谓“理性”?只怕未必。
2008年、2011年、2014年,也都出现过大规模的此类“房闹”事件,开发商迫于市场和业绩压力,降价销售,购买了前期房源的业主们,因为新开盘项目的价格低于自己此前的购房价格,掐指一算,认为自己损失惨重且这些损失是开发商造成的,或要求退房,或要求补差价,甚至怒砸售楼处。
严格意义上,中国楼市只有在2008年出现过全局下调,而2009年、2012年、2015年的大规模救市养成了房价不能跌的惯性。
三稳成为最关键的政策方向,一城一策的核心就是三稳。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2018年下半年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基调,大部分省份都明确提及。
最近是各地大会集中时间,针对房地产的各种定调将不断,整体看,2019年稳定房地产发展将成为政策趋势。
房地产市场也再次提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从2018年年中明确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全面调控要求,对调控不利的城市继续问责。
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肯定不是稳定,但暴跌也同样不是稳定。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