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最近调控风声四起,除了已经看到的政策,传闻还有:
1.外地单身不准购房。
2.核心区锁区。
别怕,别恐慌,看政策要看逻辑。调控其实都是为了抑制非理性,正常的需求从来不会被影响。
最近房地产市场政策风起云涌,各种政策都有,但其实仔细梳理,也很简单,只有梳理清楚了,才能知道你要不要继续买,你手里的存货要不要卖,调控会坚持多久?
第一个逻辑:人口逻辑:全北京锁区?
如果全北京锁区,按照谣言说的职住平衡,那么惟一收益的区域将是海淀朝阳,因为只有这两个区,社保人数最多,工作机会多,郊区疯了,比如昌平、房山、大兴,基本都是睡城。那么与政府的调控逻辑完全背离,所以可能性不大。
所有政策的根源其实都是人口的问题。从各区公布的目标看,其实最大的疏解区域是朝阳海淀。
整体看:朝阳海淀是人口疏解的大区,基本是每年减少10万人的幅度,东西城每年减少5万人,丰台区5年减少37万人。
顺义、昌平、房山、大兴则是人口承接区域。但整体仅看这公布了目标的9个区县,北京在2020年之前要减少超过70万人。对房地产市场也的确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从人口角度看,对于未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结论是什么?
首先,人口控制目标都是中长期目标,房地产价格是短期体现,现在看,北京作为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已经非常严格,常住人口的控制主要是非户籍人口,所以未来的调控主要体现在低端产业的转移,从人口角度对房屋买卖市场影响相对较小。
其次,从政策的预期看,如果产业出现外溢,的确会对主城区和郊区房价有一定拉平,但如果教育和医疗不出现根本性变化,房价依然是核心区高。
第三,人口疏解政策,目前看,主要还是落点在低端产业转移,对房价影响暂时不大,部分区域比如东西城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反而有利于区域居住环境。
所以为什么调控商住类物业:
简单的说也就是北京二手房市场大约有超过40万套商用类物业(只统计最近10年成交)其中25万套左右为商住类物业。虽然可以卖给个人,但必须要符合北京限购标准,而且是无房户,不可以贷款。
目前市场库存大约商业6万套(其中2.3万套为商住类物业)只能出售给企业,而之前90%为个人购买。
潜在供应还有超过15万套商办类物业受到影响!
也就是本次政策将直接影响起码60万套物业,过去这部分物业中的90%为个人购买,未来将全部纳入限购或者企业购买!
60万套大约住了180万-200万的人。
第二个逻辑:信贷逻辑
其实说过很多次,买房这个事不看调控看信贷:
这一轮楼市价格涨起来,其实是因为信贷超发,资产荒。从“9·30”开始,持续一轮又一轮的刺激,那么后面预测市场其实还是看这潮水会不会继续。
现在调控政策非常热闹,但你会发现,购房需求非常明显的是这个一线城市限的力度的确非常大。
在博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谈及其关于货币政策的最新判断。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在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后,目前已达到这次周期尾部,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是宽松的政策。
第三个逻辑: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逻辑
京津冀是一盘棋,周围会如何?
买京津冀房产的人,最近可能会有一个再涨的机会,但其实构成京津冀购房主题的人,基本都是在北京无法上车的人,希望用京津冀作为杠杆撬动将来到北京。所以北京加码调控溢出资金短期上涨后,可怕的来了,没有人敢浪费杠杆在京津冀了。特别是在北京买不起的刚需,这一拨人,不会去京津冀浪费自己的处女贷了。所以走势未来会不乐观。建议这些区域的人,有了房本的,可以考虑跑了。
第四个逻辑:经济发展的逻辑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017年的目前宏观经济相对乐观,所以调控再起,但后续会如何,外部环境会如何,依然会是调控的方向标。
第五个逻辑:调控时间会多长
这是最不确定的,也没有办法预测,历史上调控从来都是到出现砸售楼处为止。这一次伟哥认为也不例外。但和以前新房价格冲在前面不一样,这一次新盘很可能不会有什么跌幅了,很简单,开发商的资金链非常非常安全,起码在2017年,在北京没有谁会选择跌价。如果全面出现价格调整迹象,按照经济发展需要6.5这个数字可能就会出现波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是否会延续调控,存疑。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