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学区房这个词非常敏感,最近很多城市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大部分人都是看个热闹,伟哥今天就自己的认知,简单的帮助大家分析一下,当下媒体上有很多常识性错误:
学区房是如何产生的?当下的学区房调控政策真能打击学区房价格吗?学区房还值得买吗?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点有用的建议!
第一:了解一下学区房这个概念
百度关键词过亿的收纳,可见这个事物的确全民关注,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教育资源垄断导致阶层固化的结果,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阻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国上个世纪定下的教材学科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的步伐,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第二:当下个别城市学区房真崩盘了吗?
在报价还上涨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成交价格的暴跌,这背后要么是成交结构巨变,要么是这个数据是假的。所以当下媒体所谓的学区房价格暴跌,数据来源非常蹊跷,不值得关注。
第三:学区房也是房,学区房只是房产中的一类。
学区房也是房子,大部分时候都是房子都涨的时候,学区房多涨一点,大部分房子都跌的时候,学区房少跌一点。房地产调控也影响学区房,学区房的价格也看银行信贷,
而且相比普通房产,学区房基本都属于改善型刚需,在当下按揭贷款的政策里,学区房受到的影响最大,二套房贷款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都比刚需首套房贷款要严格很多,为什么还能火?
很简单,经营贷推动了学区房的需求,而且相比其他物业,针对学区房刚需,更意愿承担贷款。所以2020年来的这一轮学区房高峰,是出现在房地产调控未宽松,但经营贷入楼非常宽松的大背景下。
这一点如果抑制不住,学区房会继续涨价。
第四:上海等城市的高中学位校额到校对学区房有影响吗?
1:这个政策并非上海首创,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已经都有执行,已经落地执行了,但对当地学区房毫无影响。原因很简单,对于购买学区房的人来说,大部分子女最大也就6岁,相比9年后的高中政策,更关注的是眼前的教育,谁敢保证9年后什么情况?
2:高中的校额到校制度设计如何不明确
如果是简单的考分到校,那还很容易公平,但当下的政策设计中,制定了综合测评,这背后的各种不确定,让大部分人很难真得到实惠。
第五:相信学区房会跌的基本都是买不起的
惦记却没能力,于是现在就开始臆想自欺欺人了,和仇富一样。但事实是,大概率越是有学区房的家庭最后拿到名额分配的可能性越大,其他各种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渠道也越多,因为父母有能力且更重视教育。
所以在网友吐槽学区房的时候,学区房的成交量一直在上涨。
第六:当下教育的改革方向是错误的
学区房!中国式中产家庭不得不接受的一个泡沫。学区房现在已经变成了全国中产家庭的标配,可以没有LV新款包,有这个城市的户口,而没有一个在这个城市数得上的学区房,这大概率是代表在这个城市混的不咋地。
学区房变成了面子工程!所以每年都有两次学区房爆炒热:
1:每年入学的时间,基本都在3-4月前后。动辄爆发出天价也基本在这个时间。因为如果不在5月1日前办好手续落户,当年是肯定不能入学了。
2:中高考时间,考好了,学区房涨价,考砸了学区房跌价。
过去对于中产家庭还有一个高考教育的替代品,走海外教育。但众所周知的疫情,起码在未来几年,肯定有大量的家庭会回归国内高考。这种情况下,高考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素质再高,还得高考!高考就是应试教育的终极考验,你素质教育搞得再好,最后还得在应试教育独木桥上走一遭。这就是矛盾的地方。
全北京、全中国其实都是学区房,因为都是按照学区划片的。但其实严格意义上,只有一流一类、一流二类、二流一类才能称为学区房。当然现在有些9年直升的初中不错的,也可以说是学区房。
学区房的价格其实只是门槛,代表了这家长的投入,小品里家长拼命抢座。
凌晨五点多的衡水中学

从全国看的确存在非常明显的高考下的不均衡现象:
学区房的出现,其实是在不增加教育资源的情况下的一个公平游戏规则。教育焦虑产生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不喜欢和变化相处。
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告诉我这么做,我孩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告诉我买下这个学区房,我孩子上好学校问题就解决了;告诉我进入这个好学校,就能直升高中部。用不变的思维去应对变化的日常,那么我们势必就会焦虑。
价格是筛选人群的最好工具,学区房和教育是中国如何资源配置的问题。
学区房的改革当下并不是做大蛋糕,而是想办法让买不起学区房的人不要骂。这其实方向错误了。
第七:学区房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学区房却从来都不是教育的必选项。因为在教育的排序中,尤其是在当下及以后的教育环境中,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很难全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不仅是我们国家做不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做不到。优质资源是稀缺的,这一点,除非教育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否则,很难做到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买了学区房是肯定能实现子女成才概率多几个百分点,但也并非100%。不买学区房并不是说肯定不能成才,从概率上,很可能是买了学区房成才概率50%,不买学区房成才概率48%。
但如果没有有质量的陪伴,引导,买了学区房的一样有李天一这样的犯罪。反而有了家长的引导,不买学区房成才的也比比皆是。
但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如果能通过买房增加子女成才概率,为什么不买?哪怕1%。
第八:解决优质教育学区房集中的办法,肯定不是校额到校。
其实看看当地教委部门公务员的子女入学情况,就知道,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会长期存在。
学区房到底有多少重要?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
优秀的资源肯定是有限的。学区房带来的名师、同学都是资源。
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在哪里?不是个体而是整体,不是特殊性而是一般性。
在差学校也一样有大量的好学生,在好学校也一样有李天一这样的差学生。李天一也是海淀一路最顶级名校教育出来的,所以学区房肯定不是万能的。
但从概率上看,肯定是在优质学校,更容易成才,而在差学校,相对难度要大一点。
远郊县的教育水平提高绝不是一两年的事,最近各郊区的确在加快发展教育,但这需要起码十年的发展才可能逐渐拉平差距。很多集团化办学逐渐增加了郊区学区的价值,但教育的发展是和户籍制度、产业制度等关联的。
第九:未来20年解决不了学区房的问题
只要高考,那么升学就是战斗,全程不敢松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到好的学校去,否则去了渣校,可能就是提前被淘汰。因此娃的压力,家长的压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只要高考就不存在真正的素质教育,鼓吹素质教育的就是耍流氓。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可以从各地政保生看的,什么时候制定教育改革政策的公务员子女也出现在非优质学校里,那真别买学区房了。
当下,大部分写学区房文章的记者和码字人其实都连孩子都没有,很多上海点评学区房说学区房价格会跌的楼市专家还在租房。
1:买得起学区房的当然要买,老牌名校最好。
2:郊区挂牌名校的,买新建的,别买换牌子的。
3:能在县里的就别去乡村,能在市里的就别在县里。
4:都知道素质教育好,但高考不靠素质,应试教育的独木桥谁也逃不过。
5:看得见的大国博弈下,包括疫情,未来10年尽量不要出国上高中本科了,如果子女有需要去上个硕士还可以考虑。
6:学区房的价格不合理,但合情。当下买学区房最积极的基本都是新城市中产阶级,害怕自己刚从农村小城市到大城市,下一代就回去了。这一轮学区房上涨是因为经营贷入楼,管住了就涨不了了,管不住还会涨。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